教学成果2018-2022
发布人:李雷  发布时间:2023-08-27   动态浏览次数:11

2018年至2022年,中心教师以“强化基础、提升能力、激发创新”的教学理念为出发点,按照“宽基础、强能力、高素质”的人才培养要求,确立了以学生为本,把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质提高贯穿于实验教学全过程,在此实验教学理念统领下,通过实验教学综合改革来进一步提升实验教学水平和整合教学资源,促进实验项目与内容更新,鼓励教学方法与方式改革探索,保证中心实验教学目标的实现。在中心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下,在教学成果与对外交流合作、发挥示范引领方面都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在教学成果方面包括有:

1.在专业建设方面,承担建设国家一流本科专业(电子信息工程专业)1个;

2.在教学改革方面,承担省部级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课题1

3.在课程建设方面,3门课程入选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2门课程入选江苏省高校在线开放课程,3门课程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建设课程,5门课程入选“江苏省一流本科建设课程”;

4.在教学获奖方面,获得全国煤炭行业教学成果奖(高等教育类)特等奖、一等奖、二等奖各1项;在教学竞赛方面获江苏省高校微课教学比赛本科组一等奖3项、本科组二等奖2项;1人获第二届江苏省本科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工科组一等奖;中心教师指导毕业设计获评江苏省普通高校本科优秀毕业设计1项。

5.在个人荣誉方面,荣获第二届“杰出教学奖”1人,入选全国煤炭教学名师1人;获江苏省“五一创新能手1人;获全国教材建设先进个人1人。



7-1 示范中心先进教学成果建设情况(2018-2022年)

序号

成果名称

级别

团队成员

获得年份

证书编号

应用情况

1

《电工技术与电子技术》被认定为2018年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

国家级

王香婷、徐瑞东

2018

校高函(20191

全校所有非电专业学生采用,每年约3000 余人,及其他高等院校近3000人使用

2

电工电子虚拟仿真教学

省级

袁小平、徐书杰、牛小玲

2018

苏教办高

2016.11

电类专业学生每年约900人采用

3

《数字逻辑与数字系统》江苏省在线开放课程

省级

袁小平、陈烨、蔡丽、牛小玲、陈兴新、冯小龙

2019

苏教高函〔201923

电类专业学生每年约900人采用

4

《数字信号处理》江苏省在线开放课程

省级

王艳芬

张晓光

刘卫东

王刚

2019

 

苏教高函〔201923

电子信息类专业学生每年约240人采用

5

打造电气基础课程金课,助力一流专业建设

省级

刘晓文薛雪

程德强

任子晖

2019

 

江苏省高等教育教改项目   (2019JSJG336

电类专业学生每年约900人采用

6

基于新工科思维的《无线定位技术》 教学内容重构与教学方法探索,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

国家级

胡青松

李松

2019

 

2019年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第一批项目

电子信息类专业学生每年约240人采用

7

《机器人控制技术》 课程建设与教学,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

国家级

叶宾

李会军

朱美强

2019

 

2019年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第一批项目

自动化专业学生每年约240人采用

8

《机器人控制技术》 示范课程建设,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

国家级

李会军

叶宾

朱美强

2019

2019年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第一批项目

自动化专业学生每年约240人采用

9

数字逻辑与数字系统设计

国家级

袁小平

2020

国家一流本科课程

电类专业学生每年约900人采用

10

数字信号处理

国家级

王艳芬

2020

国家一流本科课程

电子信息类专业学生每年约240人采用

11

电工技术与电子技术

国家级

徐瑞东、王香婷

2020

国家一流本科课程

校所有非电专业学生采用,每年约3000 余人,及其他高等院校近3000人使用

12

电子信息类课程渐进混合教学模式应用研究 ,教育部高等学校电子信息类教学指导委员会

国家级

张晓光、云霄

周玉、王博文

2020

 

2020-YB-54

电子信息类专业学生每年约240人采用

13

基于混合教学模式的模拟电子技术课程资源开发与研究

国家级

周一恒

2020

 

2020年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第一批项目

电类专业学生每年约900人采用

14

《数字信号处理》

省级

王艳芬

张晓光

2021

江苏省一流本科课程

电子信息类专业学生每年约240人采用

15

《数字逻辑与数字系统设计》

省级

袁小平

陈烨

2021

江苏省一流本科课程

电类专业学生每年约900人采用

16

《电路理论》

省级

刘晓文

薛雪

2021

江苏省一流本科课程-

电类专业学生每年约900人采用

17

《自动控制原理》

省级

常俊林

雷萌

2021

江苏省一流本科课程

自动化专业学生每年约240人采用

18

《电工技术与电子技术A

省级

徐瑞东、王香婷刘玉英、戴新联、张林

2021

江苏省一流本科课程-

全校所有非电专业学生采用,每年约3000 余人,及其他高等院校近3000人使用

19

《机器人技术与创新实践》

省级

王军

陈世海

2021

江苏省一流本科课程

电类专业学生每年约900人采用

20

2021年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

省级

张晓春、夏双、汤中于、廖红梅

2021

202102371023

全校所有工科专业学生采用,每年约3000 余人

21

学训赛同行、产研创贯穿——信息化技术赋能电工电子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新基建”

国家级

程德强、周一恒、刘海、李会军、朱美强等

2022

2021MXJG082

电类专业学生每年约900人采用

22

人工智能和新工科视域下的控制理论课程群教学方法探索与研究

国家级

常俊林、杨春雨、代伟

王国庆、缪燕子、程玉虎

2022

2021MXJG205

自动化专业学生每年约240人采用

23

基于“五新”的电子信息类一流专业群协同建设模式研究与实践

国家级

袁小平、张晓光、李世银、孙彦景李松等

2022

2021MX JG146

电子信息类专业学生每年约240人采用

注:1.成果包括国家级/省级教学成果奖、国家级/省级一流本科课程等;2.团队成员须包含示范中心固定人员。